最近在后台遇到很多鱼友在问饲养水花鱼苗的问题,所以这两天给大家分享下这方面的一些心得。
很多人玩儿繁殖,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死苗儿。从每天几尾,到整盆儿的团灭,都是家常便饭。究其原因,基本就是一个问题,水没有控制好。水质老化,水里有机物太多,水质腐败老化偏酸。给了致病菌足够好的生存繁衍的空间。
繁殖出金鱼小苗儿后,在饲养鱼苗儿的过程中,第一必须控制好密度,第二饵料要投喂适时并且适量。不要产生过多的剩饵最终沉到水底腐败变质。
饲养金鱼小苗儿首先得控制好水质
刚孵出的仔鱼体细、透明如针,各鳍尚未出现,惟体表和眼球有浅色,头部附着在缸壁或水草上,行内源性营养,仅能垂直游泳。2~3天后,经短暂的混合营养,鱼纷纷离开鱼巢,行水平游泳,开始外源性营养,主食轮虫和无节幼体。

8~10天后,摄食量增加,饵料的规格增大,鳞和鳍开始发生,游泳能力进一步增强,约15天后,鱼苗体长发育,尾鳍开始分叉,腹部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内脏器官显露,如果受震荡,鱼体即会畸形。此时期,有人称为鱼苗破肚尾鳍分叉期。此时的鱼苗在运动与消化机能方面都胜过仔鱼时期,已能捕食小型水蚤,如果饵料缺乏,即会出现个体之间相互残杀现象。因此,要根据鱼体大小而稀释鱼苗放养密度。同时,要保持水体清洁及充足溶氧量,以预防缺氧而浮头。
换水时,应注意新旧水的温差不能超过1℃,以免鱼苗大批死亡。鱼长到25–35日龄时,体长已达2厘米,腹部裂缝已愈合,各鳍已发育完全,此时称为鱼苗封肚期。自鱼苗封肚以后,要常更换水,逐渐稀释放养密度。一般是每星期换水一次,新旧水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1℃。此时期,虽然可用网兜捕捉(脱水捕捉),但要小心,防止损伤鱼体。如果遇到连日阴雨,则不宜换水,且要注意室外鱼池溢水,尤其是雷阵雨时,需预先降低水位,以免鱼苗随溢水而跑掉。
我曾经试验过,自来水爆氧无杂质无添加,除了喂孵化的活丰年虾幼虫外,没有其它外来生物。但提取底部沉淀物到显微镜下镜检,发现N多种原生虫。也就是说,自来水里本来就有这些虫卵,空气粉尘、自来水本身未消毒过滤完全,当里面有了适当的温度或者酸碱度等等,这些原生虫,就会犹如神兵天降的不请自来。而当这些寄生虫多了,就会对鱼苗造成侵害。
繁殖出金鱼小苗儿后,必须控制好密度不能过大
尽管水里很多病虫杂菌,其实是可以和金鱼小苗儿共生共存的,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水泥池底部环境远比家庭水槽鱼缸复杂的多,粪便及沉积物更多,各种原生虫更多,但是鱼苗儿依旧可以正常存活。原因就是,各个物种间有自己的生存生活空间,在不打破平衡的情况下,是可以相安无事的。渔场水池的高水位和特殊环境,给了分割层级空间的可能,健康的鱼苗都是在中上层,体质差的有毛病的沉到水底,即便被虫害或其他原因致死,也会分解到底层水里和污物形成自己的的独立环境。
用手适当捏住气管调节抽底的水量
但家里小环境不行,没有上下层的水体概念,金鱼苗儿只要感染,就很容易的带给其他同伴。所以,及时清理底部污物是首要工作。尤其在满月之前,抽底换水一定不能过大水流,抽底和兑新水(等温)可以采用氧泵气管,或者采用输液管配合调节器调节合适的水流。经常兑入新水,还可以刺激金鱼小苗儿快速生长。
金鱼小苗儿适合采用水妖精过滤,并且气量不能过大
但是金鱼苗儿吃的多拉的多,水里粪便尿液多,水很容易就浑浊不堪,即便是常抽底换水,也赶不上水坏的速度。这时,水妖精就可以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水妖精的物理过滤能力,将水中的悬浮物都抽到里面,保持了水的清透度。之所以推荐水妖精,是因为金鱼小苗儿不宜使用过滤,也不宜使用单独的气石气头。过滤容易产生过大的水流造成鱼苗的不稳定和应激反应,气头也容易造成水流动过大,以及会加速浑水。
一般说,投喂活水蚤的,则遇不到上面的水质问题。只要密度控制好了,就可以保持很好的水质。因为水蚤自身拥有非常强悍的净水功能,它们可以把水中的颗粒悬浮物及细菌吃掉,从而改善水质,保持水体的通透度和洁净度。如果您喂的不是活虫而是其他饵料,那在遇到水突然浑浊水质不好时,亦可临时请他们来打扫战场,弄上一疙瘩活水蚤扔里边儿,第二天保管您盆儿里水倍儿清亮。
想了解更多宠物知识,欢迎访问宠物知识网(胖萌舍宠物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pangmengshe@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