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一样,在高速发展的宠物经济中,宠物“生老病死”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市场也在不断成长。但在持续规范化、正规化的行业趋势下,宠物的“生、老、病”市场逐渐公开化和透明化,而唯独“死”,长期游离于公共视野之外。
随着宠物经济以及养宠渗透率持续增长,养宠家庭对于宠物的定位愈发接近家人和孩子。而在宠物家庭化概念驱使下,宠物身后事也愈发受到关注。虽然说起来不太人性化,但宠物殡葬服务无疑是整个宠物经济产业链的最后一环,且其相对其他细分服务类目来说,更为刚需。不过,相较于已经进入有序稳定增长期的其他细分赛道,宠物殡葬业却仍被从业者们称为“ 正在野蛮生长的灰色产业 ”。
那么,目前宠物殡葬行业的发展现状,究竟是来自大众的“偏见与误解”,还是确有沉疴痼疾亟需解决?今天,宠物行业观察就以《 宠物殡葬市场,正在“偏见与误解”中快速成长?》为主题,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宠物殡葬的那些事。
具体内容如下:
悄然兴起的宠物殡葬 缘何游离公众视野之外?
宠物殡葬的兴起,得益于当代宠主持续升级的养宠认知和理念。不同于国内上一代的养宠人群,当代养宠用户俨然把养宠物当做一项极其重要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养宠大军,并成为主流养宠群体之后,宠物对于宠物主而言,也不再仅仅只是“宠物”,更是家人和其精神的寄托。
在这种形势下,宠物主与宠物之间的情感链接不断深化,也促使了宠物的家庭地位不断上升。而 这些情感需求不仅催生着宠物经济的火热,也是整个宠物殡葬业真正的内核,为宠物殡葬行业发展提供了主要推动力 ,进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2 年左右,宠物殡葬服务才在北京及南方一些沿海城市首次出现。但由于相关政策缺失等原因,行业发展一直都处于半地下状态。直到 2004 年下半年,宠物殡葬行业才由半地下转为地上,并且可以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宠物殡葬行业的发展仍始终处于停滞阶段。这源于彼时宠物行业的整体发展仍处于萌芽期,宠主对于宠物的认知观念还停留在“看家护院”的阶段,多数宠主在面对宠物死亡后的选择,往往是择地掩埋或者丢弃等等。
而由于宠物数量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宠物的离世,使得相关部门开始重视起宠物殡葬的问题。 基于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尸体极易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会引起传染疾病的因素,2011 年 5 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其中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犬只在饲养过程中死亡的,养犬人、动物诊疗机构应当按照动物防疫相关规定,将犬只尸体送至指定的无害化处理场所,不得自行掩埋或者乱扔犬只尸体。
为此,上海市政府还特别建立了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作为官方机构进行承接。彼时,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还打出了“无论大小,只收 50 元”的宣传标语,但实际上却收效甚微。不过,上海的试行虽未取得预期,却受到了其他城市的相继效仿,而宠物殡葬行业也得以在国内慢慢渗透开来。
这一局面持续到 2018 年,才迎来了进一步的转机。随着人均 GDP 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遵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宠物经济迎来了高速成长。同时,在老龄少子化社会环境以及单身独居经济等多重因素推动下,越来越多人选择养宠物,来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这一趋势在疫情影响下体现的更为明显。
相对应的,宠物数量的高速增长和宠物主养宠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宠物殡葬行业的兴起。据天眼查 APP 显示,我国现有近 1 万家公司经营范围覆盖宠物殡葬、宠物丧葬、动物无害化处理等业务。仅在 2020 年一年,我国新增宠物殡葬相关企业注册量便超过历史增量之和,超过 1200 家,同比增长 447%;在 2021 年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更是超 2000 家,年注册增速达 101.43%。
不过,由于行业缺乏主管部门监管、缺少规范化标准以及无规可守无法可依等因素,高速增长下的宠物殡葬行业,目前仍游离在公众视野之外。
偏见与误解?宠物殡葬行业实况如何?
提及宠物殡葬,大部分心中闪过的词语都是 “暴利”、“冷门”、“灰色产业” 等等。
有相关人士表明,在宠物殡葬的全流程链条中,火化归环保,墓地归土地部门,仪式、骨灰盒这些又涉及市场价格问题,归市场监管部门。而主管部门不明确,就导致了这个行业目前应该是游走在一个灰色区域。
同时,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也限制了宠物殡葬行业正规化发展。例如 2021 年,《动物防疫法》正式颁布。法规明确指出,动物死亡后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
按规定,宠物殡葬服务企业办理营业执照需先获取《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取得“动物无公害化处理资质”,有资质的机构才能对动物做无害化处理。
这一规定的原意是推动宠物殡葬行业越来越规范化的发展。但由于“动物无害化处理许可”资质的获取难度较大,导致目前行业内大多数机构都没有资质,只能采取挂靠的形式来完成火化。而这也是大众认为目前宠物殡葬机构普遍不正规的底层原因之一。
据悉,“动物无害化处理许可”是由政府部门农业局下发,直属政府部门管理或是“政府部门特殊审批特定单位经营”办理,需要通过“特定单位邀请”或是省籍单位批准。
因此, 普通民营企业很难符合相关要求 ,宠物殡葬机构大多只能通过与“事业单位来进行合作”的方式,由各城市动物无害化中心等事业单位进行第三方火化协助。
而为追求暴利,一些小规模个人宠物殡葬机构和投机分子,就私自采取无证焚化的手段,在各城市较为偏远的地区设立焚化炉,并通过在深夜进行焚化作业,从而规避监管风险。这些机构高昂的收费标准,不透明的服务流程以及严重缺乏的服务保障,使得宠物殡葬市场渗透率与认可程度持续走低,阻碍了市场的正规化发展。
另一方面,宠物墓地土地来源不合规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宠物行业观察此前在热议专栏中就以《宠物墓地价格逼近京郊房价》为主题进行过深度解读。彼时谈到,安葬宠物的土地,则大多是利用林地甚至耕地、荒地等进行再出租,由于经营者也不确定土地的未来状况,租期一般只签 10 到 15 年。
而根据我国《殡葬管理条例》,禁止占用耕地、林地作为墓地,选址时也有特殊要求。另外,《用地用海分类指南》也显示,殡葬用地属于特殊用地的一种。但该指南只针对人类殡葬用地,并没有专门针对宠物殡葬的用地安排。
此外,价格虚高、服务流程不透明等,也是显著存在的痛点问题。据宠物行业观察不完全梳理,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宠物殡葬机构的单次收费普遍约在 800 元 -3000 元的价格区间内,少部分高端机构的收费价格甚至高达上万元。
而如果经由动物无害化中心处理,不少城市甚至可以提供免费服务 ,唯一区别在于动物无害化中心处理宠物遗体的方式是集中火化,不能满足宠主与宠物好好告别的需求,以及中国传统“入土为安”的思想观念。
毕竟,殡葬殡葬,在普遍意义上,“殡”指的是悼念仪式,“葬”则指的是遗体 / 骨灰安放。在养宠观念不断升级下的当下,宠主们或许更希望能够花费一点小钱,真正满足这两点情感需求。
宠物行业观察认为,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大众对于宠物殡葬行业的“偏见与误解”。对于宠物殡葬一事,虽然不同人抱持不同的观点,但整体来说,希望宠物殡葬行业能拥有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无害化处置以及平民化收费,是大多数宠主的共同心声。
挑战与机遇并行下 宠物殡葬行业正在快速成长
有专业人士指出, 对大多数宠物而言,无疾而终都是一个不现实的概念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因为意外和疾病离世。人宠共患病更是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卫生问题,特别流浪猫狗,即便被收养后也可能一直携带一些致病原。因此,妥善处理宠物遗体,不仅是让宠物有尊严地离开,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
对标国外宠物殡葬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当前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宠物殡葬行业发展相对已较为成熟。据中国宠物殡葬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显示:英国最著名的剑桥宠物火化场已有 25 年历史,每星期有几百个服务项目;美国有超过 600 块正式的宠物墓地,各类宠物善终机构也层出不穷;日本甚至还有专为宠物服务的寺庙为宠物提供诵经超度宠物亡灵等服务;而俄罗斯则是有着全面的动物尸体处理法律,其规定不允许直接掩埋尸体,必须将尸体火化、将骨灰装入骨灰盒之后才允许埋葬。
相比之下,我国宠物殡葬行业刚刚兴起,无论市场空间还是发展潜力,都十分惊人。例如根据《2019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在巨大的宠物消费市场中,宠物殡葬的消费渗透率还仅有 0.5%,相比于宠物零食和驱虫药超过 70% 的消费渗透率,前者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但据《2020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中,2020 年宠物殡葬的消费渗透率已有 3.6%。
另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日前消息指出, 在我国,每年有 300 万只宠物去世,平均每天就有近一万只宠物离开这个世界。 但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下,市场渗透和用户认知远为达到预期。以北京为例,北京每年约有 22 万宠物离世,但只有不到 9.4% 的宠物主选择火化。
因此,宠物行业观察认为,尽管宠物殡葬行业目前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同时市场机遇也十分突出。
一方面,动物无害化处理不管是对环境保护还是可持续发展,抑或是人类居住环境的安全,都至关重要。规范化、正规化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宠物殡葬的服务类目也在不断升级和细化。例如在遗体无害化处理方式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火葬外,已有部分机构推出了水葬模式。
据从业人员介绍,水葬处置是将宠物遗体放置在特殊的液体中,经过约 24 小时浸泡后,遗体软组织溶解干净后便可以得到完整的动物骨骼,最后经过机器强力压缩便能得到骨灰。
此外,诸如树葬、海葬、骨灰钻石、标本等各种处理方式也在不断涌现,也证明了行业的活力与生机。相信未来在监管部门、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宠物殡葬这个潜力无限的新兴产业或将进入快速规范化发展阶段,并成为宠物行业全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为互联网用户自发分享,其中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及其所属单位。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享有相关内容的所有权,并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认为本站存在涉嫌抄袭、侵权或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pangmengshe@163.com 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采取删除措施,感谢您的理解与合作!